中國家族企業主多為50后、60后,目前已基本進入55-70歲。而企業由家族繼承人擔任“掌門”的比重僅為1.42%,這充分表明目前中國富裕家族仍多為“第一代”掌控。當一代“掌門人”漸入花甲,家族財富的管理與傳承問題便撲面而來。因此,關于如何運用財富給家人和子女帶來優渥的生活,如何在變幻莫測的經濟環境中掌控資金穩定,如何給后代留下...
中國家族企業主多為50后、60后,目前已基本進入55-70歲。而企業由家族繼承人擔任“掌門”的比重僅為1.42%,這充分表明目前中國富裕家族仍多為“第一代”掌控。當一代“掌門人”漸入花甲,家族財富的管理與傳承問題便撲面而來。
仔細觀察每年推出的福布斯排行榜、胡潤排行榜這些榜單,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頗有一些年輕人以其擁有的巨額財富進入榜單,甚至排名極高。稍加分析后就會發現,這些財富并非他們的原創,而是繼承于父輩。生命有太多不確定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所有年齡階段的人都存在財富傳承問題,包括年輕人。
古語有云:“富不過三代”。實際上,以家族企業為代表的財富傳承問題不僅困擾中國的富人們,葡萄牙有“富裕農民-貴族兒子-窮孫子”的說法,西班牙 有“酒店老板、兒子富人、孫子討飯”的說法,德國有三個詞“創造、繼承、毀滅”,用來代表三代人的命運。據報道,在美國,家族企業在第二代能夠存在的只有 30%;到第三代還存在的只有12%;到第四代及四代以后依然存在的只剩3%。
需要說明的是,人們有一個重要的認識誤區,即認為財富傳承是為了避稅。其實,通過科學的財富安排實現對其財產的有效管理,并實現財產在不同繼承人之間的有效分配,進而實現財產的順利傳承,并且保證家族事業的薪火相傳才是財產傳承的重要內容。
首先,財產傳承要實現分配過程的平滑和諧。近年來由于婚姻、繼承引發的財產糾紛屢見不鮮。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繼承文化的缺失,中國人歷來“諱 言生死”,“言生不言死”,或者是不愿意正視這件事,談了這個問題就覺得自己真的老了,走到人生末端了;或者是怕這個話題太敏感,很多問題自己還沒想明 白,對膝下子女的情況還沒有完全考慮清楚,就要考慮分財產了,時機似乎不對。于是最常見的解決方式便是法律先定下的“法定繼承”。然而法定繼承對于財產分 配的規定是一種標準化安排,簡單直白,無法根據每個家庭的客觀狀況而進行靈活調整,很多糾紛就是因法定繼承導致的“合法不合理”而引發的。
其次,財產傳承更要確保財產處于長期有效管理狀態之下。在財富傳承下一代的過程中,財富必須被確保是安全穩定的,這樣才能實現有效的“傳”;同時,過早讓下一代一次性領取巨額的財富也不利于財富的“承”,通過適當的方式進行“定期定額定人”的傳承,才能用最小的成本獲得財富的最大價值的傳承。
在全球21個國家/地區47個城市設有辦事處
人員包括資深的專業領導層和擁有各相關專業資格的人員。
包括財富雜志全球500強至初創公司等不同規模的企業。
為財富雜志全球500強中40%的企業提供服務。
為于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上市的1,800多間公司提供投資者和首次招股等服務。
為新加坡及馬來西亞600多間上市公司提供服務。
tricor卓佳 | 瑞豐德永服務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