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信息化下新舊企業會計準則的轉換
在新準則全面推行前,很多會計電算化軟件生產企業都會進行一些適應性的功能拓展和更新,爭取滿足新企業會計準則的應用。譬如:新準則《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企業應當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包括移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取消了不能真實反映存貨流轉的后進先出法,則會計軟件就必須要取消存貨項目核算里面的后進先出法;新準則《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企業就需更謹慎確認資產減值數據。作為固定資產核算系統中的資產卡片就針對每一項資產,提供了減值準備的處理,并對資產的處理提供了嚴格的控制機制與權限管理;新準則《企業會計準則第31號--現金流量表》對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項目增加處置子公司及其他營業單位收到的現金凈額和取得子公司及其他營業單位支付的現金凈額2個項目,對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披露中增加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收益以“-”號填列)項目。要求更新預設的現金流量項目及現金流量表格式,滿足企業對新流量項目和報表格式的需求。
由于新會計準則的變化涉及到的不只是科目增減和報表格式調整,更多涉及到了核算方法的國際趨同,因此利用這個機會進行軟件升級,重新進行初始化。這樣既有利數據的梳理也有利于對賬務銜接的理解。
當然,如果時間緊迫、人才有限,很多會計軟件公司也提供了專門的快速新舊準則轉換工具。不過工具不能解決個性化的設置需求,很多轉換后的系統依舊要進行部分數據的重新設置和調整。
